close

在俄羅斯旅遊

不止接受文化遺產的薰陶

俄羅斯人初識的神秘

與熟識後的熱情

就像俄國人深愛的裸麥麵包

外表粗糙敲起桌子還~磅磅作響

麵包內熱呼呼的柔軟與感覺還在發酵的微酸

相信很多台灣旅客

對俄羅斯人的印象就像俄羅斯的天氣~"冷"

但俄羅斯人對中國語言與文化

確實讓我們好像嘗到麵包內的柔軟

不斷的發酵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媽祖行腳者阿望

俄羅斯總統:普丁

俄羅斯民族
俄羅斯人約有1.46億人口,在世界2000多個民族中,俄羅斯人數僅次於漢人、印度人、美利堅人、孟加拉人而居第五位。
俄羅斯民族作為原蘇朕的一個最大民族,在俄國和前蘇聯的歷史發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是誰擊敗了席捲歐洲大陸不可一世的拿破倫大軍?是俄羅斯人。
是誰在人類史上率先衝破剝削制度的鎖鍊第一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制度?是俄羅斯人。
是哪個民族為世界奉獻出列寧、普列漢諾夫、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普希金、果戈理、車尼雪夫斯基、托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柴科夫斯基等等今世界人民敬佩不已的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是俄羅斯民族。
俄羅斯人就其對人類所作的貢獻和蘊含的力量而言,確實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偉大民族。


俄羅斯人生息在遼闊的土地上,主要聚居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佔這個朕邦共和國人口的 82.6%,西起歐洲的波羅的海之濱,東至太平洋中的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北起北冰洋,南抵高加索山脈。除俄羅斯聯邦外,在原蘇聯其他各加盟共和國共有2600多萬俄羅斯人,此外俄羅斯人還有100多萬在美洲各國(主要在美國),20萬人在西歐各國、澳大利亞等地,他們大多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俄國去的移民後裔。中國也有俄羅斯人 3000多,分布在新疆、內蒙和黑龍江。

俄羅斯人屬歐羅巴人種,具有這一人種的基本特徵:

淺色皮肢,柔軟的波狀發,男子鬍鬚和休毛髮達,鼻窄且高高隆起,唇 薄,直頜,面部輪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

但俄羅斯人還有自己的特點:
北部俄羅斯人屬歐羅巴人種中的白海波羅的海類型,身材中等,頭型較長,鼻子高突,鼻樑呈直形或凹形,頭髮和眼珠色淺。
南方俄羅斯人屬歐羅巴人種中的中歐類型(或稱阿卑斯類型),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頭型寬短,臉寬,鼻高且大,發色淡黃並呈波狀。
由於歷史上與其他人種的民族頻繁往來和交融,俄羅斯人在人種上是相當混雜的,融合了一些非斯拉夫民族成份,特別是與 其他民族雜居的地區。
東部俄羅斯人融合了蒙古人成份,南部俄羅斯人融合了突厥語民族成份,北部俄羅斯人融合了芬蘭人的成份。
 

民族的性格與文化

俄羅斯人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性格與文化心理,這些特色是在特有的歷史、政治、經濟、地理諸種條件下形成的。從遠古到十月革命以前漫長的歲月裡,俄羅斯人在嚴寒、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主要從事粗放的農業生產,而且遭受落後的反動專制制度的壓迫。十月革命後蘇聯雖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大國,但直到80年代末農業在國民京經濟中還佔相當大的比重,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35.9%。


世世代代從事艱苦的農業勞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廣闊的田野、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培育了俄羅斯人的質樸、敦厚、勤勞、沉著、勇敢的性格,
同時在俄羅斯民族性格中也況溺迂緩、散漫、保守的小衣習性。大自然對俄羅斯人既慷慨又苛刻。慷慨的是無邊無際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極為富饒的資源。
這有助於在俄羅斯人中培養出一種豪放開朗的性格。苛刻的是嚴寒的氣候,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冰天雪地,90%以上地區整個冬季平均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80%地區無霜期不到180天。


俄羅斯人在這樣嚴酷的氣候條件下,生活勞動是艱難辛苦的,但卻培養了俄羅斯人堅毅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還使他們顯得有些嚴肅、憂鬱。美國作家羅伯特‧華萊士認為:“憂鬱起原於俄國的自然壞境 永遠過不完的灰色冬季和寂寥無際的廣大平原。”這話是有道理的,但我們要加上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封建制度的影響。縱使俄國歷史,我們看到,俄國史大半是封建社會史。從9世紀建立基輔羅斯到20世紀80年代,約1200年,前1000年左右是封建社會,中間有50多年(1861 1917)是資本主又社會,最後70多年是社會主義社會。


在這個封建社會裡,農民遭受的壓迫剝削十分殘酷,農民沒有人身自由,而是被任意盤剝、殺、買賣的農奴,是地主的私有財產。俄國封建社會還有一個特點,即政權統治是比較穩定連續的,1000年間只由兩個王朝先後統治。俄國史上民不斷發生農民起義,但每次時間都不長(拉辛和普加喬夫起又都不過歷時3年),而且從未達到傾覆沙皇統治或割據一方的地步。這些特徵,說明俄國封建制度統治是相當穩固的。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和農奴制度在俄羅斯人的文化心理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俄羅斯人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反迫和爭取民主自由的光榮鬥爭會傳統,但也有逆來順受的一方面。

紅色區域為1774年俄羅斯帝國疆界,綠色區域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國境,紅綠色區域為「庫楚克開納吉和約」內容當中,土耳其割讓俄國的領土。黃綠區域為克里米亞汗國,範圍涵蓋今天的克里米亞島、烏克蘭南部以及俄羅斯境內北高加索邊疆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俄羅斯人的歷史是多災多難的。他們多次遭到外族的侵略與蹂躪。草原民族的騷擾,蒙古人的入侵與統治,拿破崙大軍的攻入,十月革命後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寇的長驅直入殺掠奪,這些都是俄羅斯人世世代代長記不忘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強敵,都未能使他們屈服。

俄羅斯人是驍勇善戰的,具有戰鬥傳統。19世紀法國歷史學家勒羅亞‧博里厄說過,俄羅斯士兵是“全歐洲最堅韌的”,他們的“忍苦耐勞的能力是西方國家從來沒有見過的”,他們“越過南部的大草原,奔弛至氣盡力竭,數以萬計的人要在途中倒斃時,還是沒有反抗,沒有怨言和悲嘆……而俄國人在本質上卻是全世界最不好戰的。”抵禦外敵的鬥爭和勝利,大大培育了俄羅斯人的愛因主義感情、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然而,俄羅斯人在政府迫使下也侵略過別人,進行過一系列擴張戰爭,侵佔了別國包括中國的大片領土,這祥的戰爭同樣也給俄羅斯人帶來死亡、傷殘勻、與眼淚,同時還助長了沙文主義和大俄羅斯主義。

誰能料想得到,戰爭存亡的危機意識,竟然讓俄羅斯從幾個小公國,成長為疆土廣袤的巨大強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俄羅斯人住地橫跨歐亞兩洲,在歷史上一直與東方的亞洲各國和西方的歐洲各國有密切的聯繫。俄羅斯人一方面繼承了古代斯拉夫人的文化遺產和特性,另一方面又大量汲收了東西方其他民族的文化。美國人伯恩斯和拉爾夫在其《世界文明史》中寫道: “俄羅斯在現代初期是歐洲特徵和東方特徵的混合物。中世紀切期,俄羅斯的大片土地曾經是古代斯勘的納維亞人的殖民地。它的宗教、曆法和書寫方式溯源于拜佔庭。甚至它的封建政體、特權貴族,以及農奴,都和西歐的大同小異。


另一一方面,俄羅斯的大部分文化,它的許多風俗顯然不是歐洲的。它的藝術幾乎完全局限於繪製聖像和蔥頭形圓頂的宗教建築……舉止和風俗也不能和西方比擬。上層階級的女子戴著面紗,深居簡出。男人們普遍蓄著大鬍子,穿著大長袍。刀和叉被認為是多餘的。沒有節制的狂歡節和懺悔與病態的贖罪期互相交替。此地理位置上說,俄羅斯也傾向亞洲……” 韋爾斯在其《世界史綱》中也指出:
從伊凡四世起,“雖然莫斯科的統治者從此被人稱為沙皇,但在許多方面他的傳統與其說是歐洲的,倒不如說是韃靼的;他是專制的,沿用了無限君權的亞洲形式;他所喜愛的基督教的形式是東方的、宮廷統治的、‘正統的’,(即東正教)形式……”確實,俄羅斯在革命以前並不閉關自守,它以東斯拉夫人的古代文化為基礎,廣泛地吸收歐亞其他地區的文化而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文化心理。蒙古大軍13世紀大舉入侵俄羅斯,使俄羅斯經濟文化受到極大的破壞,但俄甸斯人也從蒙古人那裡學到一些長處。


蒙古人在羅斯設立了許多驛站,為沿途蒙古官吏更換馬匹和休息,後來羅斯人採用這一措施,大大促迸了羅斯的交通事業,一直延續到19世紀。但是俄國畢竟是歐洲國家,與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大大超過與亞洲各國的聯繫,接受的影響西方的多於東方的,特別在17世紀彼得一世以後,西方的姿本主義文明以不可阻擋之勢滲入俄國。落後國家接受先進國家的影響,本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俄國接受西歐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俄國向西歐學習之風延簽了幾個世紀。然而在19世紀40年代,卻發生了“西歐派”勻“斯拉夫派”之爭。西歐派是革新派,主張俄國全面學習西歐,斯拉夫派則認為應回到彼得一世改革以前去,他們打著改革的幌子,實際上是要復舊。以別林斯基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主張既學習西歐,也保存和發揚俄羅斯民族優良傳統。俄羅斯文化的主流實際上也是遵循造一方針發展的,因而才能既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能博採他國之長。


俄甸斯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擁有極為豐富的革命思想和理論財富:
拉吉舍夫、十二月黨人、革命民主主義者、民粹派、普列漢偌夫、列寧,以至今日。俄羅斯文化的主流從18世紀末拉吉舍夫開始就與俄羅斯人民的革命鬥爭息息相關,是解放運功的喉舌、號角和武器。脫離解放運動的文化、單純的為而存在的藝術、追求形式的美文學,在俄國沒有起主要作用。俄羅斯的知識分子和廣大勞動人民是用這種富有思想性、革命性和戰鬥性的文化教育出來的。十月革命後,蘇聯渾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化,重視文學藝術。在本世紀20年代,儘管有內戰、外國干涉軍入侵,經濟十分困難,物質極端匱乏,黨和政府還是盡力掃除文盲,發展文化教育。列寧十分注意繼承過去的文化遺產,保護古代文物和藝術品。英國大作家威爾斯1920年訪俄後,是如此描述的:
“劇院還留在原來的地方,沒有人去搶它,沒有人去破壞它。演員捫習慣於聚集在這裡工作,他們仍舊照常這樣做。國家津貼劇院的傳統做法照常有效。
十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俄國的戲劇和歌劇藝術居然能夠在大風暴的侵襲中,一直屹立到今天。在彼得格勒,每天都上演40多個節目,我們發現莫斯科大體上也有同樣多的節目。我們聽了最偉大約歌手和演員夏里亞安演唱的《塞維爾的理髮師》和《霍萬斯基黨人之叛亂》,我們觀看了歌劇《薩特闊》,欣賞了莫納霍夫扮演的阿列克塞王子和他在《奧賽羅》劇中扮演的亞果(高爾基夫人安德烈耶娃扮演黛斯第蒙娜)。當你注視舞台時,好象在俄國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似的……無論是包廂和雅座,到處是一模一樣單調的人群,他們全神貫注,面孔善良品和藹可親,不過穿的很壞……”也是在1920年,內戰烽火四處燃燒,列寧還倡導,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建立了馬克思、赫示岑、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等許多政治理論家和文學藝術家的雕像。

列寧本身也是一個對文學藝術杯著深摯愛好並有高度修養的人,他自幼熟讀普希金、萊蒙托夫、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由於蘇聯黨和政府的重視,領導人的楷模作用,加上蘇聯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包括俄羅斯人和其他各族人民,成為當今世界上文化素質高的民族之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俄羅斯 俄羅斯人
    全站熱搜

    開運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