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莫斯科地鐵」的圖片搜尋結果

 

來到俄羅斯第七天

其實打破瞭當初對的印象

這裡的人比享想像中的和善

對陌生人的幫忙其實都很願意伸出援手

莫斯科的紅場

看到克里姆林宮白天的莊嚴

到瞭夜晚華燈初上的驚艷

一定要親臨現場才能體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媽祖行腳者阿望在線上

莫斯科地鐵(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羅馬化:Moskovsky metropoliten),全稱為列寧莫斯科市地鐵系統(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 имени В. И. Ленина,羅馬化:Moskovsky metropoliten Imeni V. I. Lenina),

世界上使用率第四高的地下軌道系統。其中不少車站在建設的時候融入了卓越的設計風格以及大理石立柱的設計使得莫斯科地鐵的富麗堂皇的程度,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也影響了很多前蘇聯地區的地鐵設計。莫斯科地鐵最早名為拉·莫·卡岡諾維奇莫斯科地鐵(Московский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 имени Л. М. Кагановича),後在卡岡諾維奇失勢後更名至今。歷經了蘇聯以及後蘇聯時期的各種動盪,許多車站站名也已經不是當初建成時候所命名的名字了,這些車站名字的變更可以窺見社會的變更。

莫斯科地鐵的主要結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狀,其全長為333.4公里,擁有12條線路以及200個車站,其每個工作日大約能接待8-9百萬人次。其所有的線路按照其開通順序的先後獲得112的編號,其中最重要的便是5號線——環線,它負責連接起其餘絕大多數線路,其長度大約為20公里

當地鐵由周邊向市中心駛去的時候,其報站音為男聲,而當地鐵開始駛出市中心通往郊區的時候,則為女聲報站名,而在環線上,當順時針行駛的時候,為男聲報站,而逆時針的時候則為女聲

莫斯科地鐵的大部分線路和車站都是在地下的,其中也有例外的,其中4號線途中的7個車站是建立在地上的,12號線除了與9號線交匯至與6號線交匯的車站外全都是架空車站。3號線以及7號線分別都有一站在設立在地上;另外,還有3條線路需要通過鐵橋從而穿越莫斯科河,他們分別是1號線、2號線、4號線,其中最獨特的要數1號線的麻雀山站,因為該站就設立在莫斯科河的正上方的盧日尼基鐵路橋上。

圖表上的顏色即對應地鐵圖上各條線路的顏色

#

線路名稱

俄語名稱

開通年份

最後擴建年份

全長

站數

 

索科利尼基線

Сокольническая

1935

2016

32.6公里

22

 

莫斯科河畔線

Замоскворецкая

1938

2015

39.8公里

22

 

阿爾巴特-波克羅夫卡線

Арбатско-Покровская

1938

2009

45.1公里

22

 

菲利線

Филёвская

1958[1]

2006

14.9公里

13

 

環狀線

Кольцевая

1950

1954

19.3公里

12

 

卡盧加-里加線

Калужско-Рижская

1958

1990

37.6公里

24

 

塔甘卡-紅普列斯妮婭線

Таганско-Краснопресненская

1966

2015

41.7公里

23

 

加里寧-太陽線(東段)

Калининско-Солнцевская

1979

2012

16.3公里

8

 

加里寧-太陽線(西段)[2]

Калининско-Солнцевская

2014

2017

10.7公里

5

 

謝爾普霍夫-季米里亞澤夫線

Серпуховско-Тимирязевская

1983

2002

41.2公里

25

 

柳布林諾-德米特羅夫線

Люблинско-Дмитровская

1995

2016

33.4公里

20

 

卡霍夫卡線[3]

Каховская

1995[4]

1969

3.3公里

3

 

布托沃線

Бутовская

2003

2014

10.0公里

7

 

莫斯科單軌

Московский монорельс

2004

2004

4.7公里

6

 

莫斯科中央環線

Московское Центральное Кольцо

1908

2016

54公里

31

總共(不含單軌與中央環線):

338.9公里

206

(包含):

405.3公里

243

 

莫斯科市的和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採取進站收費,一票通全程換乘線路不另補票的方式,2007年度其費用基本為單次為17盧布,2011年升至28盧布,2014年再次升至40盧布,5次、10次、20次以及60次的地鐵票則在價格上有少許優惠。同時莫斯科所有的公共運輸都實行著月票的制度,即購買月票後便可不限次數在當月內隨意乘坐該交通工具,地鐵和地面交通的月票是分別購買且不通用的,如果想要購買通用的月票則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錢。而專門的地鐵月票也分為成人和學生月票兩種。其他特殊情況諸如一定歲數以上的老人以及軍人則可以憑證件免費乘坐莫斯科的任意公共運輸工具。隨著莫斯科物價的增長,如今幾乎每年乘坐地鐵的費用都有所上漲。201342日莫斯科推出非接觸智能交通卡「三套車」(Тройка),使用儲值車票可以獲得票價優惠,同時提供90分鐘的「1程地鐵加無限次換乘巴士、有軌電車或無軌電車」優惠。

 

票種

盧布(對比單程優惠)

有效時間、備註

圖像

Единый1程地鐵與/單軌巴士無軌電車有軌電車

單程

50

5日內有效

 

雙程

1000

5

18050

90日內有效

11

360140

20

580300

40

1160600

60

14001200

24小時任搭

200

時效由拍卡入閘起計

需另加50盧布按金

 

30日任搭

2200

時效由購買日起計

 

90日任搭

5200

 

365日任搭

17000

 

90分鐘內1程地鐵與/或單軌加無限次巴士、無軌電車或有軌電車換乘

單程

50

1日內有效

搭乘次序隨意

 

雙程

1000

5日內有效

5

22030

90日內有效

11

450100

20

750250

40

1500500

60

18001200

ТАТ:巴士、無軌電車或有軌電車

單程

30

5日內有效

 

雙程

600

 

4

10050

90日內有效

由車上司機專賣

 

5

10050

   

11

200130

   

20

350250

   

40

700500

   

60

7501050

   

30日任搭

840

時效由購買日起計

需另加50盧布按金

 

90日任搭

2150

 

365日任搭

7300

 

Тройка:三套車可充值儲值票優惠(同一張票已包含全部3種收費模式)

1程地鐵與/或單軌

2814

 

需另加50盧布按金

x200px

1程地面交通

2612

巴士、無軌電車或有軌電車

90分鐘

446

1程地鐵與/或單軌加無限次巴士或無軌/有軌電車換乘
、搭乘次序隨意

  • 90分鐘內乘搭了兩趟地鐵(出閘後再入閘)算作兩程地鐵單程。
  • 只要在90分鐘內以交通卡從最接近的6號線(國家經濟成就展)和9號線(季米利亞澤夫)車站換乘單軌(展覽中心/季米利亞澤夫)就不會額外扣除車資而只當一程。
  • 90分鐘換乘優惠不適用於俄羅斯鐵路路線、小巴特羅伊茨克行政區內的巴士、無軌電車及有軌電車。
  • 使用三套車卡乘搭來往市郊的俄羅斯鐵路路線需要先到市郊鐵路客戶服務中心或售票機為交通卡購買並登記鐵路乘車證,卡內屬於首都範圍內交通的儲值與俄羅斯鐵路乘車證的面值不互通。
  • 限時任搭車票設有7分鐘內不能連續使用的限制。

相關圖片

克里姆林宮】:(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

是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區特維爾區的一個建築群,為俄羅斯聯邦政府行政總部所在地,同時是俄羅斯總統駐地。其南面俯瞰莫斯科河,東臨聖巴西爾大教堂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四周由宮牆圍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樓而成,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

 

 

 

 

 

起源

早在2世紀開始,該地就人類定居活動的記載。自11世紀開始,斯拉夫人便在今日紅場與基泰格羅德所在地松林崗Боровицкий холм,今名克里姆林山)西南面修築定居防禦建築。蘇聯時代的考古學家在這裡出土了一枚1090年代的東正教主教印章。

直到14世紀前,其址一直是莫斯科的「格勒」。莫斯科的奠基者尤里·多爾戈魯基大公於1156年拓展了這處「格勒」,修築起泥木結構的防禦工事:克里姆林。在俄語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詞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壘,它的使用最早出現在1331年,其的辭源至今仍有爭議。1237年,此處克里姆林被蒙古人毀滅,1339年用以橡木重建。

大公的駐地

該處最早的石質結構的克里姆林是在羅斯主教聖彼得將其座堂從基輔遷至莫斯科後,奉伊凡一世之命於1320年代晚期至1330年代早期建造的。新主教府的設立使得大批教堂付諸建設,包括烏斯平斯基聖母安息大教堂(1327聖天梯約翰鐘樓教堂(1329天使長大教堂(1333)、基督變容修道院教堂(1330等。這些建築皆用石灰石建造,裝飾以複雜精美的雕刻,每座建築的頂部都有特徵性的圓拱。

沙皇住所

克林姆林宮由三角形廣場,大教堂廣場和東區行政中心三部分組成。克里姆林宮內的中心廣場周圍有幾個大教堂。其中最大的是東正教聖母大教堂,建於1475年至1479年。由義大利建築師設計。用於沙皇加冕儀式。天使報喜大教堂,1484年至1489年建,它作為沙皇家族私人教堂用於集會。大天使大教堂在舊教堂原址上建(1505-1509年),其中包含早期沙皇的墳墓。伊凡三世的大鐘樓是16世紀建造的。毗鄰一個基座鐘是沙皇鍾。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鐘。它6米,重200噸。1735年鑄造。距離其不遠處有一尊加農炮,1586年鑄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炮克里姆林宮牆長2235,基本上是從1485年到1495年這十年間建成的。宮牆近旁有軍械庫(建17021736年)和正面大廳(用於進謁)。附近是兵工廠(1849年至1851年建成)現成為一個古代兵器,沙皇珍寶和藝術品的博物館。

帝國時期

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後,克里姆林宮的地位逐漸下降。1812年拿破崙入侵使克里姆林宮遭到嚴重破壞。直到19世紀中期大克里姆林宮的修建才改變這一情況。

蘇聯時期

布爾什維克在1918年將政府遷回莫斯科,各黨政機關隨後在此辦公。不久,塔樓上的沙皇鷹被五角紅星替代(1937年)。在史達林統治時期,克里姆林宮成為蘇維埃政權的象徵。沙皇時期議員和法庭樓被改為蘇聯部長會議大廳。大克里姆林宮被改為最高蘇維埃會議堂及用於各種重大慶典。自20世紀60年代起,隨著一批建築的修成(如國會大廈),不少黨政機關又從原址遷出。克里姆林宮於19557月向公眾開放。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現況

1991年蘇聯解體後,克里姆林宮成為俄羅斯聯邦行政總部。

 

 

 

宮牆和衛塔

克里姆林宮共有5座塔樓和19座尖樓。其中斯巴斯克塔樓高67.3米,於18511852年安裝自鳴鐘。

辦公建築

元老院-現為俄羅斯總統府使用,蘇聯時代為最高領導人辦公室所在地。

14號樓-2015年前為俄羅斯總統府使用,曾為蘇聯最高蘇維埃的會議場所,建於1932年,2015年拆除。兵工廠/娛樂宮

國家克里姆林宮-曾為蘇聯召開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及其他重要會議的場所,建於1959年。

大克里姆林宮-為沙皇的宮殿,建於1849年。

戈爾基宮-原為沙皇住所,現為俄羅斯總統官邸。

武器宮 / 多稜宮-惟一的世俗建築,建於1491年。二樓主廳圓頂繪有16世紀末的壁畫。

教堂

聖母升天教堂建於1479年,這裡舉行沙皇加冕儀式和各種宗教法事。

天使報喜教堂建於1489年,使用碧玉石鋪地,教堂上建有九個圓頂,圓頂內有以《聖經》為內容的壁畫。

聖巴西爾大教堂 / 十二使教堂

廣場和公園

克里姆林宮西面是亞歷山大公園和無名烈士墓(建於1967年)。

相關圖片

聖母安息教堂(俄語:Успенский СоборUspensky sobor

是一座東正教教堂,位於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大教堂廣場的北側,一條窄巷將其與北面的牧首宮及十二使徒教堂分隔開。西南面是伊凡大帝鐘樓。在教堂的西南,也有一個狹窄的通道,隔開了多棱宮。此教堂被視為莫斯科大公國的母堂。其目前的教堂,是在1475年至1479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委託義大利建築師菲奧拉萬蒂所建。從1547年到1896年,俄國歷代君主加冕儀式在此隆重舉行。此外,俄羅斯正教會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於此。

「天使報喜教堂」的圖片搜尋結果

天使報喜教堂

其為城市地標,也曾是俄羅斯王室成員禮拜、認罪及結婚的地點

「聖彌額爾教堂」的圖片搜尋結果

聖彌額爾教堂

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曆代帝王的墓地1812年拿破崙入侵,這些教堂曾遭到破壞,聖母安息教堂甚至被當作馬廊使用。曆經滄桑,幾度修複,如今仍金碧輝煌。

「炮王和“鐘王」的圖片搜尋結果

索皮爾娜雅廣場-炮王和鐘王

位於克里姆林宮中央,周圍環以歷史、藝術和紀念性建築,中心是大伊凡鍾樓,高81,曾經是莫斯科最高建築。離鍾樓不遠公園廣場上陳列着的“炮王”和“鍾王”,據稱是世界最大的鐵炮和種。炮王鑄造於公元1586,炮身比一般的炮要大得多,40噸,炮口的直徑達0.92,炮前陳列有四個堆在一起的炮彈,每個就重兩噸,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因爲太重,一直沒使用過。鍾王高5.87米,直徑5.9米,重約200,於17351120日鑄成,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僅掉下來的一塊就重11.5噸。鍾壁上鑄有精美的塑像和圖飾。

這個大鐘,由橄欖葉葉朵組成飾帶環繞於鐘唇外緣,鐘的表面鑄出沙皇阿列克謝和女皇安娜的浮雕像,以及有讚美的詩歌。大鐘鑄成至今從未來不曾響過,但在一七三七年發生了一場大火,據說有人用水潑沙皇炮原是用來防衛克里姆林宮的大門。向火紅炙熱的沙皇鐘,結果沙皇鐘應聲破裂。那塊當時剝落的大碎片現在仍與沙皇鐘陳列在一起,重達近十二噸

克里姆林宮除了鐘王,更有炮王,即沙皇炮。這是在沙皇鐘北方陳列一座大炮。它是由安德烈察可夫於一五八六年為費多爾一世(Fyodor I)鑄造,費多爾一世的肖像繪在炮管上。砲重四十噸,炮身長五點三五米,炮彈直徑長零點九二米,炮前陳列有四個堆在一起的炮彈,每個重兩噸。當時這座炮架是用來防衛克里姆林宮的大門。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

「紅場」的圖片搜尋結果

紅場(俄語: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拉丁字母轉寫:Krásnaya plóshchad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央行政區特維爾區的公眾廣場,周圍有幾處著名建築,包括列寧墓、聖瓦西里大教堂和克里姆林宮。紅場東邊是國家百貨商場,其隔壁有國家歷史博物館。蘇聯時期,常有大型軍隊在此舉行巡遊。紅場呈長方形,南北長330米東西寬175米,總面積 24 750 м²

歷史

紅場所在的土地曾是有建築的,但被1571年莫斯科大火清除。新空地(原來稱為Pozhar,或「燒光的地方」)逐漸成為莫斯科的主要市場。爾後,紅場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偶爾也作為俄羅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紅場自那時候逐漸振興,並自其建立時由所有俄羅斯政府用於官方典禮。

紅場於1812年以後擴建,拿破崙戰爭中莫斯科毀於戰火,當地人民重建家園的時候拓寬了紅場。紅場又與附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毗鄰。「紅場」的名稱不是從環繞它的磚頭顏色衍生而來,也不是從紅色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聯繫衍生而來亦因此所以有不少人曾將此誤作紅牆。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Красная」(krasnaya)能意指「紅的」或「美麗的」。此字原來表示「美麗的」,應用於聖瓦西里大教堂,並隨後轉移至鄰近廣場。據信紅場在17世紀取得現在的名稱「紅場」而取代舊名「燒光的地方」(Pozhar)。

「聖瓦西里大教堂」的圖片搜尋結果

聖瓦西里大教堂(俄語:Собор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全稱 Собор Покрова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что на Рву護城河上至聖聖母代禱主教座堂)),

坐落於莫斯科紅場,通常被視為俄羅斯的象徵。

歷史

這座教堂是受沙皇伊凡四世的委託,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於1555年至1561年之間建造的。

1588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築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聖人聖瓦西里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型多穹頂教堂。此後,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聖瓦西里教堂」。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位於紅場東南部,對面則是克林姆林宮的斯巴斯克塔。教堂雖不巨大,卻在一個地基上集合了九間禮堂。該教堂的設計跟隨了同時代的穹頂教堂風格,尤其是科洛緬斯科耶的耶穌升天教堂(1530年)季亞科沃的施洗約翰斬首教堂(1547年)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前的小花園中有一座銅雕塑,用來紀念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俄國空位時期集結志願軍(「第二民軍」)抵禦波蘭侵略軍的愛國者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波扎爾斯基和庫茲馬·米寧。這座雕塑是1818年由著名雕塑家И.П.馬爾托斯完成的,最初被放置在紅場中央,蘇聯政府認為該雕塑阻礙了閱兵儀式上軍隊的行進,於1936年將其移至教堂前。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最初的設想是建造一群小禮堂,每一個禮堂代表一個聖人,寓意每到一個聖人的節日,沙皇就打贏一場戰鬥。但中間的一個單獨的塔將所有空間整合成了一個教堂。傳說伊凡四世對這所教堂如此滿意,以至他命人將該教堂的建築師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弄瞎,以阻止他為其他人設計出同樣美麗的建築。

曾有人推測撒馬爾罕的帖木兒紀念碑喀山的科沙里夫清真寺的一些元素被運用於聖瓦西里教堂。因為這座清真寺是喀山汗國的主要象徵,然而最初這座清真寺的形態無人知曉。

1929年奉行無神論的蘇聯政府實行世俗化政策,關閉聖瓦西里主教座堂,禁止宗教活動,教堂被改成博物館,由政府管理。

1992年蘇聯解體後,聖瓦西里主教教堂維持作為俄羅斯聯邦政府的物業,但容許俄羅斯正教會進行宗教儀式。

「古姆國營百貨」的圖片搜尋結果

古姆國營百貨 GUM Department Store(國家百貨商場或是古姆百貨商場)

在蘇維埃聯邦時期,GUM這字有主要的百貨的意思,因此在許多蘇維埃聯邦的城市中都有這名字的百貨,不過全部最知名的就是在紅場旁邊的這個古姆百貨商場。座落在紅場旁邊的古姆百貨商場,當我們從聖巴索教堂走過來時,左前方只會注意到大紅色的國家博物館,右手邊則是看到一大棟超美白色的歐式建築~當初,一點也不會覺得這會是一家百貨公司....

「救世主基督教堂」的圖片搜尋結果

救世主基督教堂(俄語: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

位於莫斯科,是莫斯科和全俄羅斯大牧首的座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該教堂是拿破崙戰爭後,在18121225日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修建的,其目的是為了感謝救世主基督「將俄羅斯從失敗中拯救出來,使她避免蒙羞」,並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俄羅斯人民。

設計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的設計方案幾經修改。最初的設計完全參照羅馬的萬神殿,為圓形建築天穹有圓形天窗。此後的幾個設計方案先後採用了威尼斯拜占廷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並糅合進大量共濟會的象徵性符號(亞歷山大一世是共濟會成員)。亞歷山大一世去世後,他的弟弟尼古拉一世繼位,尼古拉一世是一名虔誠的東正教徒,反對新古典主義和共濟會的建築形式。在他的命令下,設計師托恩參照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設計了一座新拜占廷風格的教堂。設計圖紙於1832年通過,建築地點也由原來的莫斯科城制高點——麻雀山改為克里姆林宮西南側、莫斯科河畔。原址的一座女子修道院和一座教堂被遷往他處。

建造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的建造工作於1837年開始,主體結構至1860年基本完工。完成內部豪華的裝飾和壁畫又花費了約20年的時間。1883526,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冕的同一天,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正式竣工。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此後成為俄羅斯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並成為俄羅斯牧首的主教座堂。1912年,在教堂東門外舉行了亞歷山大三世銅像的落成儀式。

拆毀

十月革命後,俄羅斯正教會遭到迫害,教會財產被沒收,教堂被查封。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也停止了一切宗教活動,並被關閉。教堂周圍成為莫斯科市民散步遊玩的場所。1931年,聯共中央決定修建龐大的蘇維埃宮,其地址選在了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的基址上,為此決定將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拆毀。從1931年初開始,教堂的鍍金圓頂、十字架、銅鐘、上層柱廊和基座上的浮雕被陸續拆除,教堂的銅門、壁畫、壁板、大理石雕塑、吊燈和殘存東正教法物也被拆走。1931125日,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的殘餘建築被炸毀,夷為平地。

由於缺乏資金、地基不牢、莫斯科河發生洪水以及戰爭爆發等原因,蘇維埃宮最終未能建成。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的廢墟在此後20多年間一直保持荒蕪狀態,原地下室被水淹沒。赫魯雪夫當政時期,下令將其改為公眾游泳池。

重建

蘇聯解體前夕,俄國東正教會接到許多要求重建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的請願。19902,在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原址舉行了重建奠基儀式。蘇聯解體後,於1992年成立了重建基金,並在1994年接到大量捐助。1996年,新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的下半部分(耶穌變容教堂)舉行了祝聖儀式。整座教堂的重建工作於2000819日竣工。

彼得大帝雕像】:

位於涅瓦河南岸,它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象徵1782年法國著名的雕塑家法爾科耐在這裡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完美的傑作。以武力奪取沙皇寶座的德國女人葉卡捷林娜二世為了證明她是彼得大帝正統的繼承人,修建了這個彼得青銅騎士像。

銅像的底座是40噸重的一整塊花崗石,是在聖彼得堡芬蘭灣處找到的,用了5個月的時間運到這裡,在花崗石上面刻著「葉卡捷林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於17828月」。現在大家看到的彼得大帝所騎的馬代表俄羅斯,它雙腳騰空,好像要衝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馬掌下有一個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守舊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樣,彼得大帝衝破了重重阻力,在這片沼澤地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聖彼得堡,並建都於此,把落後、封建、貧窮的俄羅斯,帶向了海洋與繁榮。

1834年在彼得青銅騎士像的周圍開闢了一個巨型廣場,由於它靠近著名設計師羅西於1829年至1834年修建的樞密院,所以命名為樞密院廣場,於1925年蘇聯政府為了紀念在100年前俄羅斯出現的反奴隸制度的熱血的貴族青年,於182512月組織的十二月黨人起義把這片廣場命名為「十二月黨人廣場」,1992年蘇聯解體以後又重新起用了老的名字「參政院廣場」,但是聖彼得堡人還是喜歡稱它十二月黨人廣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莫斯科 克里姆林宮 紅場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開運天師 的頭像
    開運天師

    開運天師的部落格

    開運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