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第一天到現在來到瞭芬蘭灣

過去的古戰場

現在格外的寧靜

聽說大陸放十一旅遊旺季

到處都是人

阿望在籌畫期間就避開瞭人潮

團員享受著這片寧靜的同時

阿望也享受團員分享的幸福感

1703年彼得大帝從瑞典手中奪得科特林島後建立克隆斯塔。

1704年5月18日第一座要塞開始啟用。

在引述歷史的同時

讚嘆彼得大帝為俄羅斯留下了這麼多偉大建築

經歷瞭戰爭各種歷史的痕跡

(阿望真的做足功課ㄡ!)

230078.jpg

S__100171818.jpg

導遊說:維堡365天300天下雨

在這個秋楓的季節~感受著媽祖的保佑

大家慢慢地走不斷地拍

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媽祖的行腳者阿望

 

 

圖片搜尋結果

 

芬蘭灣芬蘭語:Suomenlahti;愛沙尼亞語:Soome laht;俄語:Финский залив, Finskiy zaliv;瑞典語:Finska viken

波羅的海東部的大海灣,位於芬蘭、愛沙尼亞之間,伸展至俄羅斯聖彼德堡為止。芬蘭灣形狀細長,長度約為400公里,平均水深為40米,最深處115。海水含鹽量低,深度和含鹽量均自東向西逐漸增加,並有3-5月的封凍期。主要注入的河流有從聖彼德堡出海的涅瓦河。灣內主要城市有芬蘭的赫爾辛基、愛沙尼亞的塔林及俄羅斯的聖彼德堡

芬蘭灣形狀細長,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約400公里,平均水深為40米,入口處寬70公里,中部最寬處130公里。南北19128公里。北岸陡峭、曲折,多島嶼;東、南岸低平。

芬蘭灣一般深度2030米,西端入口處最深,達115米。有涅瓦河、納爾瓦河、塞馬運河等注入。索伊馬運河通此灣。芬蘭灣內有戈格蘭島Gogland蘇爾薩里Suursaari))、拉文薩里島(Lavansaari,即莫希內)和科特林島(即喀琅施塔得)。

「科特林島」的圖片搜尋結果

科特林島(俄語:Котлин

是一座俄羅斯的島嶼,位於聖彼得堡以西約30公里處,形狀狹長,東西長度約14公里,南北寬度約2公里,面積有16平方公里,扼守俄國進入芬蘭灣的水道。科特林島上建有喀琅施塔得市,為聖彼得堡下轄的城市。喀琅施塔得,德語意思是“皇家之城”。彼得大帝在很早的時候,就注意到這一小島對防衛聖彼德堡的重要性,從1703年在建造聖彼德堡的同時,也開始建造這一要塞工程。一年後要塞的建設完工。它先後經歷了沙俄時期、前蘇聯時期,都被用作波羅的海艦隊的軍港。

喀琅施塔得要塞:1704年5月18日第一座要塞開始啟用,被看做世界上最好最堅固的海上堡壘之一。

在島上可以參觀彼得羅夫斯基碼頭喀琅施塔得燈塔、海軍大教堂…等等。

前往謝斯得羅列茨克位於芬蘭灣東岸,這裡有眾多沼澤,河流和湖泊,渡假公園、無數的海鳥,是聖彼得堡地區最佳的度假城市。

歷史

古時科特林島為芬蘭人的土地,在芬蘭語中稱為「雷圖薩里島」(Retusaari)。1155年芬蘭被瑞典征服,瑞典和俄羅斯人的諾夫哥羅德公國互相爭奪科特林島,最後於13世紀時確定歸屬於諾夫哥羅德公國。後來諾夫哥羅德公國於1478年被莫斯科公國征服,於是科特林島成為莫斯科公國的領土。但1613年時科特林島又被瑞典與卡累利阿共同瓜分,直到1703年時俄羅斯帝國的彼得大帝才在大北方戰爭中重新從瑞典手中奪回科特林島。由於科特林島的軍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彼得大帝奪回科特林島後,便在島上建立喀琅施塔得市,作為防衛京師聖彼得堡的要塞。18世紀的20年代起,科特林島更成為俄國海軍指揮所和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

 

 

克隆斯塔

(俄語:Кроншта́дт,德語:Kronstadt,直譯為「王冠城」),又譯作喀琅施塔得,

是俄羅斯的一個港口城市,位於芬蘭灣的口上的科特林島上,聖彼得堡以西約30千米。行政上它屬於聖彼得堡,也是聖彼得堡的主要港口19213月這裡爆發了克隆斯塔叛亂。

過去克隆斯塔是俄羅斯海軍指揮所和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今天城市的歷史中心以及其要塞是世界遺產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的一部分。

 

歷史

1703年彼得大帝從瑞典手中奪得科特林島後建立克隆斯塔。1704518第一座要塞開始啟用。

克隆斯塔的要塞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建成了。芬蘭灣本身不很深,在冬季它完全被凍結。工人用馬將上千載滿石頭的橡木箱從冰上運到當地,沉入冰洞裡,由此建造了數個人工島嶼,然後在這些島上建造了堡壘。這樣完全封鎖了通向聖彼得堡的水道。只有兩條很窄的水路依然可以行船,而它們的兩側則有非常堅固的堡壘守衛。

這樣一共形成的五個堡壘是芬蘭灣口的主要防禦設施。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它們成功地擊退了英國和法國的聯合艦隊。19世紀裡克隆斯塔的要塞再次被擴大和加固。從1856年至1871年四個新的炮台建成,它們控制著芬蘭灣的主入口,另外七個炮台則控制著比較淺的北航道。所有這些堡壘全部非常低,由極厚的裝甲保護,裝備著重克虜伯炮塔。

 

克隆斯塔起義

1921年一群克隆斯塔的水手、士兵及其平民支持者發動反對克隆斯塔布爾什維克政府的起義,他們要求言論自由、停止關押入集中營、改變蘇聯戰爭政策、停止共產黨對蘇維埃的控制以及允許更多的私人財產。蘇聯戰爭部長和蘇聯紅軍總指揮列夫·托洛茨基與起義者短期談判後派軍進入克隆斯塔血腥鎮壓了起義。這是1991年蘇聯解體前在蘇聯本土上最後一次發生反對共產黨的大規模武裝抗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克隆斯塔受到納粹德國空軍的強烈轟炸。駕駛Ju 87俯衝轟炸機的王牌飛行員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擊沉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艦。

克隆斯塔建在平地上,因此歷史上多次被淹,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824年。市的南側有三個港口:最大的是西邊的商港中間的港口曾短時被用來做修補船隻用東邊的軍港被俄羅斯海軍使用。兩條運河連接西港和中港,穿越市區。在這兩條運河之間曾經樹立著一座義大利式宮廷。後來被一座飛行學校占領。

 

 

 

 

 

今天市內最顯眼的建築是從1908年至1913年建造的海軍大教堂。這座教堂被看作是新拜占庭式建築的頂峰。克隆斯塔的老聖安德魯大教堂於1932年被共產黨下令摧毀。

其它公共建築還有海軍醫院、英國海員醫院、民用醫院、海軍部、搗藥庫、倉庫、海軍工程學校和英國教堂。每年克隆斯塔的港口從12月至4月有140160天受冰封。市內相當多居民是水手

克隆斯塔的要塞被看作是世界上防衛最好的濱海要塞,從外部它從未被攻克過。今天克隆斯塔依然保留了一些過去人工造成的堡壘島嶼。過去在芬蘭灣的南北岸之間曾經有過42個這樣的堡壘排成一列。市內也有一些堡壘。通過建造聖彼得堡大壩一些這些碉堡被拆除。這個大壩將連接克隆斯塔與大陸。

 

arrow
arrow

    開運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